
青岛生活林大酒店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维驹。
半岛记者 王一婷
说起“生活林”,青岛人一定不会陌生,脑海中马上出现了枇杷梗、蜜三刀、什锦月饼等糕点,这些承载了几代青岛人舌尖上的美味,同样给予了我们很多甜蜜回忆。而今,在花样层出、良莠不齐的市场中,“生活林”不忘初心,依然坚守着老品牌的高质量和老味道。在青岛生活林大酒店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王维驹的讲述中,我们一起了解这个历经89载风雨变迁的品牌故事。
>>>想当年
曾经的青岛糕点第一品牌
据史料记载,1930年,白俄罗斯商人巴智司吉在龙口路19号开设了一家西点厂,是青岛最早的西式糕点店之一。几经周折,这家西点厂于1944年被中国人张志敏集资购买下来,并改名为“玛尔斯”糕点厂,这是民族资本在青岛办西式糕点的开端。1952年“玛尔斯”糕点厂更名为“生活林”糕点厂,寓意着社会主义新生活的到来,并开始生产中西糕点。
作为新中国成立后青岛第一批国有食品厂,“生活林”开始走进青岛人的生活。特别是每年的中秋佳节,生活林都会根据人们的需求生产月饼,凭借着独特的配方和生产工艺,生活林的月饼成为了市场上的抢手货。
王维驹回忆,在最辉煌的时期,生活林每天要生产四万斤月饼,在青岛乃至整个山东半岛地区都享有盛誉,谁在中秋节能买上一提生活林月饼,那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。随着影响力扩大,生活林规模也越来越大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,生活林已经在青岛开了十几家点,是当时名副其实的青岛糕点第一品牌。
>>>看今朝
坚持沿用传统配方用料实在
在市场带来的冲击下,尤其是新式糕点的引进,原有的传统糕点地位被动摇。“生活林”的风光也不及从前,经历了国有企业改革,如今的生活林位于河北路8号,在纷繁多样的糕点市场中显得格外沉稳低调。门店主营中点,光顾门店的多以中老年人为主。但是不难发现,现在的生活林依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。